【刷屏的“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”,让我想起了爷爷那代人的精气神】看完b站up主衣戈猜想发布的《回村三天,二舅治好了我的精神内耗》,首先我想强调的是,这是一期强文案强叙事的剪辑视频。
啥意思呢?就是说你观看产生的各种羡慕,尊敬,甚至是自惭形秽,很多时候是被强文案和强剪辑影响的瞬时情绪,不用太妄自菲薄。
但这个视频的确让我想起了我爷爷那代人的精气神。
我爷爷是新疆建设兵团的,20岁不到就当了兵。
回到老家后,自学了木匠、铁匠、漆匠、电工、风水算命。
村里有啥能赚钱,他都会。
他的身体好到什么程度呢?
冬天大雪纷飞的时候,一个人到湖里,凿开冰面,下湖挖藕。
站起来雪花落在身上,还没来得及挣扎,只剩下蒸发的热气。
后面有了我爸爸五兄妹,家里压力大,不种地了,承包了村里的几家店,干起了连锁。
整个县里最早的万元户,有他一个。
后面大家生活慢慢越来越好,盖房子的需求大了,听说木材值钱。
他又开着大卡车去云南探索木材生意。
一个人在最危险的山路里,披星戴月,一往无前。
他开辟出的那条木材商路,后面被自己的学徒酒后拿去,发了大财,开了县城第一个四星级酒店。
当然,那都是后话了。
一辈子做了别人几辈子的事情,赚了很多钱,培养了很多人,后面又被学徒心腹骗光了。
当我终于产生自主意识,咿呀学语,与这样一个人开始连接时,
他已经变成了一个满头白发在体院看门的小老头。
肩不能扛,手不能提,走路都成问题,走两步大喘气。
一辈子的风光与苦难,就像眼泪消融在雨里。
他的生命浓缩成一个很小的点,坐在太阳下,编着竹篮,给我唱着自己编的儿歌,哄我入睡。
他弥留之际,把我和我爸喊道床边,说我是个好孩子,叮嘱我爸不要打我。
老一代的人身上经常有这样两种特质:
一种是遇到什么困难都混不吝向前奔的勇气。
另一种是乐于助人,毫不在意自身得失的工具人属性。
我们可以看到,二舅的一生其实是平庸,甚至是憋屈的一生。
村里的天才少年,未来的工程师,本该有更灿烂的未来,因为一场那个年代太普遍的医疗事故,成为了残疾。
本不应该如此,但那个年代本就是如此。
他在床上躺了一年,看着赤脚医生的书,想自医,没用。
但他很快找到新的支点,第三年的时候,一个木匠闯入他的视野,成为他新的左腿,支撑他从床上站起来。
遇到爱情,哪怕只是一段不清不楚的暧昧,女人死后,他终身不娶。
遇到亲情,哪怕只是领养的孩子,结婚时,他掏出一辈子积蓄。
唯一没有攻克的三座大山,智能手机、汽车和电脑,也正在孩子的协助下,较量一番。
仔细想想,并没有什么人给他承诺任何,也没有任何外力给他任何支撑。
既没有享受过什么福利待遇,也没有遇到什么贵人。
一路走来,相信的只有自己,能折腾到哪算哪,但不躺平,不放弃。
这种看似莽撞却又执着的,向前走,不论前方是路不是路的精气神,是那一代人特有的。
另一方面,也就是全片最高潮的部分,用快剪辑的方式,展现二舅什么都能修,全村的人围追堵截,把二舅请到家里修东西。
这个场景,在一个都是失能老人的村子,你当然会觉得很温馨,很励志。
如果换成你们小区,楼上楼下从早到晚排队敲门,求你上面修洗衣机,你还觉得温馨么?
我想大部分年轻的社恐一族,是不寒而栗的。
我们这代人,太讨厌当工具人,太标榜君子不器。
我们不愿意身边的人是因为我们“好用”而和自己在一起。
而二舅从不吝啬暴露自己的功能性。
他甚至乐此不疲,甚至会为了更好的完成自己的功能性去自学,去钻研。
为什么会这样?
在几十年前,一位村医没有很好履行自己的职责。
他没有“修好”高烧的二舅,反把一个村里的天才少年“修坏”了。
而二舅随后的一生,其实就是展现自己的“修理”能力的一生。
他修理着桌凳,修理着寺庙,修理着村庄,修理着孩子破碎的童年,修理着年轻人的信念。
东西坏了,是事实,彻彻底底。
但二舅修修补补,又能用了。
这个世界上第一快乐的人
是不需要对别人负责任的人
第二快乐的人
是从不回头看的人
遗憾谁没有呢?
人往往都是快死的时候才发现
人生最大的遗憾
就是一直在遗憾过去的遗憾
遗憾
在电影里,是主角崛起的前戏
在生活里,是让人沉沦的毒药
在一个不确定的时代,用自身的确定性去改变环境,用血肉之躯去对抗命运。
哪怕只有一丝松动,能往前走几步,那就是几步。
这就是老一辈的中国人啊……
我想二舅的终极理想,应该是能修好自己的梦吧。
写到这里,又想爷爷了。
免责声明:本文为用户投稿的文章,零零八目录网发布此文仅为传递信息,不代表零零八目录网赞同其观点,不对对内容真实性负责,仅供用户参考之用,不构成任何投资、使用建议。请读者自行核实真实性,以及可能存在的风险,任何后果均由读者自行承担。著作权归作者所有,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,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。
作者:零零八目录网编辑
链接:https://www.008mlw.com/showinfo-162-799-0.html
来源:零零八目录网